有點久沒寫啥東西
正好最近換新電腦換了大概半年
就來講一點心得吧

# 契機

以前提過
筆者我以前用的電腦
是高中的時候買的一台華碩中低價位的筆電
主打文書處理
因為有 1650 獨顯能夠勉強偶爾玩一點點遊戲

但想當然爾
這種機器絕對不是什麼能用很久的東西
大概過了 2 年多後
由於實在受不了這台電腦可悲的續航
所以在過保之後
我就直接把它刷成 Arch+Windows 的雙系統
然後把獨顯 Ban 掉 (筆電通常有核顯所以沒差)
這樣續航就能勉強用了

結果 後來在開源社的時候
看到學長、同學、隊友一個一個換成 Macbook
自己還在用超破刷系統的筆電
莫名有種自己被歧視的感覺

由於在去年二月
意外有友人贊助獲得了可配置的桌機
因此需要 windows 環境和需要打遊戲的場合就解決了
於是索性就一個狠起來存了一筆錢
最後在去年 7 月份
買了一台 13 吋的 M2 pro
算是填補了我從高中就想換電腦的心願了

# 使用心得

# 系統

想要入坑 Macbook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自帶的 Unix Like 系統
事實證明我期待的內容沒有失準
用了半年的 iTerm 比在 windows 底下開 WSL 好用且實際多了
雖然在 vscode 進行 ssh 到伺服器開發的時候
還是會有一些環境要切換的問題
不過 Arch 用習慣了這點其實沒什麼好挑的

要問缺點的話也不是沒有
首先是軟體的相容度
這半年來遇到最多的問題
要嘛是想裝的軟體沒有 Mac 版 要嘛是沒有 Apple Silicon 版
後者可以 Rosetta 但前者真的就頭很大了
然後我說那個遊戲開發商們什麼時候才要新增多一點 Mac 支援的遊戲上 steam(X

# 硬體

不得不說 蘋果的擠牙膏之力真的不是蓋的
可以在平衡機體本身設計和重量的情況下
把散熱、續航、性能做得跟鬼一樣
起碼在我用了半年以上
CPU 使用率除了刻意去跑高功耗的服務以外
基本上都是在 20% 以下

續航的部分真的是最有感的
中間甚至有用長時間接電玩遊戲的操累下
現在的續航還是能維持在持續寫扣工作 8 小時以上
純上網看影片甚至可以超過 13 小時
更別提待機放一個禮拜電都還是飽的
以前從來沒辦法想像出門不帶又重又佔位置的充電器
現在可以直接拿在手上帶著走隨手要用都行

最大要挑的兩個問題莫過於螢幕只有死人的 60Hz
還有加個配置 那個硬碟跟記憶體跟鑲金沒兩樣的貴

# 使用的軟體 (宗教戰爭時間)

基本上我用的軟體都是跨平台的
所以在同步上本身沒遇到什麼大問題
不過有一些軟體在 Mac 上的體驗真的比 Windows 好個幾百倍
也不清楚是相容性還是單純硬體調教的問題

編輯器還是老樣子 vscode
以及 iterm2+tmux+neovim
dotfile 因為用了新系統所以有更新過

瀏覽器的部分
本來在 Arch 上是用 Vivaldi
到 Mac 上就改用 Arc
當初在看其他人用 Mac 時就有在觀望這款瀏覽器了
實際上手之後發現真的超神
各種筆記和分類功能 以及環境獨立的設計
真的是非常適合工作和休閒兩用
最大的缺點就是 windows 版的等了一年多還是還沒上線
快更新啊啊啊啊啊
至於你問我為什麼不用 Safari
拜託 誰要用 Mac 版 IE 啊

剩下的就是一些零散的工具
Office 相關軟體的部分由於我有 License 就直接搬過來了
不過必須得說 Mac 自帶的 Keynote 等文書工具我個人也覺得很好用
Adobe 系列的 PS 和 PR 也都有 Mac 版
但是在 Mac 上剪片
明明沒有像 windows 底下這麼多硬體編碼
卻還是比對面流暢
Ableton 和 DJ 軟體的部分
完全不用比較 Mac 系統下完勝

# 結語

總的來說
換 Macbook 大概是我近年來換設備的經歷裡面
感到最利大於弊 並且覺得最值得的一次
雖然是真的貴到靠北
就算用 BTS 買一台全新的 16G+512 也要 42000
但對我這種需求並不算高的人來說
這顯然是相近規格裡面最值得投資的選擇
撇除掉我沒有其他蘋果生態系的產品以外
幾乎沒什麼好挑的
當然 這也是因為我有桌機和 Server 啦
所以只選擇了可以讓自己外出工作方便的選項
如果普通人真的要選擇的話
還是衡量自己的需求為主吧